你的位置:大发回血上岸最佳的方法技巧 > 新闻动态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联系的“温差”贸易强劲升温,投资热度下降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经济联系的“温差”贸易强劲升温,投资热度下降

发布日期:2025-07-06 07:41    点击次数:77

尽管中国连续第二年稳居哈萨克斯坦最大贸易伙伴,但双边投资热度却显著降温。

2024年,中国对哈直接投资下降近50%,成为当前中哈经济关系中最受关注的“反差点”。

贸易稳健增长与资本趋于谨慎,构成了这一对跨境合作关系中日益明显的“双轨发展”现象。

照片:timesca

本文是中亚产业研究“哈萨克斯坦生意经”系列第256篇,深度介绍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及周边国家(阿富汗、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蒙古)投资、贸易和工程建设领域的产业政策、法律法规、产业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和潜在交易机会。

中国巩固哈萨克斯坦最大经济伙伴地位

202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达301亿美元,中国在哈贸易份额超过20%,远高于2019年的15.1%。

这标志着中国不仅持续巩固在哈萨克斯坦对外贸易格局中的领先地位,也体现出中哈产业互补性正不断深化。

根据哈萨克斯坦统计局数据,哈萨克斯坦2023年向中国出口149亿美元商品,主要包括原油、天然气、矿石、有色金属、铀以及农产品;而从中国进口额为152亿美元,涵盖电子设备、机械、建筑材料及轻工产品。

其中,仅袜子一项,哈萨克斯坦就进口超过1亿美元,显示日常消费与供应链对中国产品的高度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中哈贸易额为59亿美元,同比下降5.1%,主要源于哈萨克斯坦出口规模收缩。

这一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国际能源价格波动及部分原材料需求下滑的影响。

中国FDI热度骤降,结构转型初显

尽管贸易关系持续深化,但投资领域却呈现出显著降温趋势。

2024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总额为12亿美元,同比下降近50%。这不仅低于以往平均水平,也低于中哈合作潜力所能支撑的资本流入规模。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2年间,两国共实施25个联合项目,总值74亿美元;另有30项共计52亿美元的项目正在筹备中。

尽管项目体量可观,但资金实际落地与项目推进速度远不及预期。

下降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哈萨克斯坦整体FDI环境受到地缘政治和全球紧缩周期影响;另一方面,中国企业对于海外市场面临的政策稳定性、回报预期及汇率风险持更加审慎态度。

结构多元化与区域扩张并行

截至2025年5月1日,哈萨克斯坦已注册中国参与的法人实体超过4100家,是2019年数量的3.5倍。

其中,贸易类公司占比最高,约为40.7%;其次是工业、建筑和采矿领域。

这显示出中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活动不再局限于能源和矿产,而是逐步向制造与消费端拓展。

具体项目方面,中资参与的旗舰工程仍以资源与基础设施为核心。

例如,KAZ Minerals与中国投资者合作的15亿美元铜冶炼厂项目预计2028年完工,象征着中资正由“资源输出”向“深度加工”迈进。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是位于Zhetysu地区的经济特区(SEZ)工业园,投资额达6.38亿美元,覆盖有色冶金、电子和食品加工等领域,反映出中资在哈推动产业链本地化的努力。

在绿色能源方面,中国企业同样展现活跃度,正在为阿拜、芒吉斯陶等地区多个风电场提供12亿美元资金支持。

这一转向显示出在全球能源结构调整背景下,中资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加速布局。

热与冷之间的结构信号

中哈经济关系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重构”:强劲的贸易增长成为合作的压舱石,而资本投资则进入理性回调期。

尽管短期内投资疲软,但中资企业在本地产业链、基础设施与绿色能源领域的持续布局,为双边关系的中长期深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这种“贸易领先、投资跟进”的路径或将成为区域合作的新常态,也为哈萨克斯坦吸引高质量外资提供了新的参照模板。

作者:中亚产业研究

提示:本文著作权归原创作者中亚产业研究所有,转载或引用请注明来源。



Powered by 大发回血上岸最佳的方法技巧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